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有關鋸脂鯉科的鑑定(I)


對,我們最近想要討論鋸脂鯉(也就是所謂的食人魚)的鑑定議題。在討論這個議題前,請使用"食人魚"當keyword去查詢之前的文章,瞭解我對飼養食人魚當寵物的諸多看法。我認為對這些生物應該要有科學性的瞭解,如果那麼隨意地隨台灣媒體和3D食人魚電影起舞就真的很不好。一群生物應不應該被商業化大量捕捉,讓沒有飼養能力的人隨意購買,和瞭解一群生物真的是兩回事。如果因為不瞭解,把各種銀板和食人魚混為一談,或是本身完全沒有飼養與採集經驗,只憑鄉民言論就制定政策,或以專業人士身份發表重大看法,那就是一種笑話。

1. 是Serrasalmidae還是Serrasalminae?這個問題很久了。這完全是因為整個脂鯉目(Characiformes)的物種多樣性太高、形態特徵無法解決科級分類群所產生的議題。不過自從2011年BMC Evolutionary Biology上出現脂鯉目的分子親緣關係研究以後,科級分類體系被重建了,fishbase也開始採用那樣的架構。鋸脂鯉就不再只是一個脂鯉的亞科,而是獨立的鋸脂鯉科。其姐妹群就是半齒脂鯉(紅尾大企鵝之類的魚)。

2. 鋸脂鯉科有幾個屬?根據Orti et al. (2008)Freeman et al. (2007)的研究認可,鋸脂鯉科含有以下幾個有效屬Serrasalmus、Pygocentrus、Pygopristis、Cataprion、Pristobrycon、Metynnis、Mylesinus、Myleus、Tometes、Mylophus、Ossubtus、Acnodon、Mylossoma、Colossoma與Piaractus。但是Orti et al.的研究顯示多數的屬都不是單系群,再加上最新的研究指出鋸脂鯉的姐妹群並非過去所推測的暴牙這類的脂鯉,若未來這些data重新分析,以半齒脂鯉作為外群,我認為結果可能還會有變動。這不但影響屬級的分類,也影響對鋸脂鯉食性演化的推測。

3. 鋸脂鯉為何難以鑑定?其實難鑑定的原因好多。(1) 所有的鋸脂鯉的幼體與成體的體型都非常不同,除了體型不同以外,斑紋也會有非常大的變化。不同屬間的幼魚看起來可能非常像,這很可能是因為社會性擬態或掠食者擬態的效應;(2) 真正鑽研鋸脂鯉分類的學者並不多。有些學者曾對其分類發表長篇大論,但未能檢查模式標本,使得其提出的分類建議無法被應用。但有些學者雖然研究了模式標本,但因為缺乏對野外實況的瞭解,使得那些被釐清的學名運用與野外抓到的魚仍舊難以產生聯結;(3) 根據近年的族群遺傳研究,有為數眾多的鋸脂鯉可能都是複合種,以申古虎魚或艾倫虎魚來說,不同產地的族群也被認為很可能根本是不同的物種;(4) 在水族市場流通的魚的學名與商品名因出口商與進口商的認知,而有相當大的差別。因為不管是進出口商,都沒有把魚長期飼養的經驗,所以輸入的幼魚若身上有很多的斑點,就成了"噴點xxx"。若輸入的是成魚,身上只剩下亮鱗,那麼同一種魚就可能變成"巨型X鑽"。若非長期飼養,很難知道其間的關係;(5) 重點是,長期飼養者多嗎?除了性格溫和的銀板以外,Serrasalmus與Pygocentrus屬都被認為是比較神經質也可能會互殘的。多數飼養者都必須把單隻魚分開飼養。但是從幼體飼養到成體的人不多,也因此幼魚與成魚間的連結並不易由稀少的飼養人口經驗得知。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