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逛新加坡水族展(Aquarama)的小感想

我這邊不是水族雜誌, 如果要看新加坡水族展的歷史, 台灣幾家廠商參加, 陣容有多龐大, 業者如何又如何, 台灣多有競爭力, 然後各廠商的攤位展得怎麼樣的東西去看水族雜誌就好了. 5/25我因為這個那個的原因, 就恰巧到了會場(其實我去新加坡真的不是為了那個展), 會場中的確看到台灣業者攤位很多, 和新加坡, 馬來西亞和德國比起來真的是沒有輸陣, 但是我沒看到中國廣州同樣在五月辦的"中國國際(廣州)寵物水族用品展覽暨亞洲觀賞魚大賽"(名字怎麼可以這麼長啊), 所以就不便從一個小小的場合與攤位展示比較台灣與中國在這方面發展的現況(反正我是外行人). 反正我身為一個小小的消費者, 市場要往那裏去我也管不了, 我只是純粹就Aquarama中台灣展館的部份感覺, 好low. 怎麼low法呢? 感覺上就一整個很沒準備, 而且我真的看不出來在展什麼. 除了相關雜誌書籍以外, 有幾缸魚, 第一缸叫溪哥, 水是濁的, 放一堆溪哥在游, 沒造景, 整個看起來像海產缸, 真不知道是誰的主意. 如果真的要展示溪哥的美, 可以布置一個專業一點的溪流造景缸吧? 怎麼會放幾十條沒顏色的亞成魚在那邊喘氣呢? 第二缸是牛屎鯽, 沒發色, 也不會假裝用田蚌弄一下共生生態的樣子, 塞得滿滿一缸和很假的布景, 然後說這樣叫台灣特色. 第三缸是一堆的三斑和金翅珍珠鼠白子大混泳, 這看起來真的太像台灣歐巴桑出國時最愛的混搭風了(溼捲頭髮挑染, 很螢光的唇蜜, 縷空蕾絲上衣, 瘦腿褲+馬靴, 還有一個看起來怕被人搶的霹靂腰包). 第四缸是染色血鸚鵡(據說現在叫糖果魚), 這個我就不想說了. 第五缸是坦干伊喀大鱸魚的北鼻(然後為什麼這種魚使用moss片當造景?). 第六缸是我想要表的重點, 也就是幾十隻的Omobranchus fasciolatoceps(斑頭肩鰓鳚)在那邊翻翻倒倒的. 這種魚具有非常高的敏銳性, 對水質的要求也高, 幾十隻丟在一個三尺左右水混濁的裸缸裏躺成一片, 現場還有死魚, 第七缸就真的是太誇張了, 整缸的埔里中華爬岩鰍是怎麼一回事? 雖然埔里中華爬岩鰍目前是第III類的, 但也是在保育類名錄中好嗎? 觀賞魚協會在幹嘛呀? 我真不懂這樣的東西居然設在台灣館裏要顯示台灣的水族產業實力??? 其實想一想, 所有東南亞國家的熱帶魚養殖業早早就超過台灣了, 不管是種類數量技術價格都比台灣有優勢, 新加坡的stocklist越來越長, 很多過去認為難養的需要特殊水質的南美與非洲魚在馬來西亞魚場也都搞出來了, 我不知道為什麼漁業署會天真地認為台灣的水族產業會超越新加坡? 理由是什麼呀? 我想不出來有什麼樣的魚只有台灣的魚場有, 其實我也真的想不出來有什麼樣的觀賞魚可以代表台灣了, 在會場會拿出兩缸的蓋斑鬥魚, 淡水鳚, 溪哥就讓我覺得台灣已經找不到自己特色, 然後花大錢自我感覺良好地弄一堆基改螢光魚在國際上被罵到臭頭. 我真的不太懂水族產業除了業者自己閉門造車, 主管單位平時不輔導, 有功就要沾光, 有事就要推以外, 倒底還有什麼前景? 不過反正我不做產業, 我叫叫也就罷了. 那麼台灣的魚場如果變少了, 外來入侵種會變少嗎? 不一點也不, 一個外來物種會不會成為入侵種除了本身要具有入侵特性(invasive characters)以外, 還需要配合白目的行為, 例如放生團體與政府的白目放流(扯遠). 所以不管怎麼樣, 我真的要苦笑祝福台灣的觀賞魚業了, 弄一個那麼大的館, 呈現出那麼不專業的形象, 只能說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