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2011-03-12新進魚隻與動物

Corydoras spp. 巴西雜鼠A x 8
Corydoras spp. 巴西雜鼠B x 10+
Corydoras spp. 秘魯雜鼠 x 3
Corydoras sp. CW006 秘魯長吻印第安鼠(秘魯帝王鼠) x 5
Corydoras araguaiaensis
阿圭尼斯鼠 x 5
Amblydoras nauticus 霹靂鐵甲武士 (
咕嚕盔甲貓, 咕嘰盔甲貓) x 4
Poropuntius sp. 從不知道什麼吉羅中挑出來的類似黃尾銀鯊的吻孔魞 x 4
Pungu maclareni 大花幽靈鯛 x 4
蝙蝠蛤 x 4 (感覺就是可以吃)
  • 初見到Pungu maclareni這條慈鯛的人應該會覺得"這只不過是一條黃黃的吳郭魚阿是在貴什麼?" 的確就觀賞的角度來說這條魚不是那麼顯眼, 但是無論在慈鯛科的演化史以及區域性保育來說, 這條魚的確有其重要性. 在一般的觀賞魚資訊庫中對這條魚的描述有幾個重點, 而Gordon Reid於1995年發表於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的系列文章總結了這些重點: (1) 分布狹窄, 僅產於西非喀麥隆的火口湖Barombi Nbo(google map), 而Barombi與其它數個火口湖形成喀麥隆的火口湖群, 這些火口湖乃是由一個由大西洋島嶼延伸到喀麥隆達1600km的火山帶所形成, 而這個區域具有四個慈鯛的特有屬, 以Barombi Nbo僅4平方公里的面積就具有十幾個慈鯛科特有種, 因此這個區域被認為不但是西非也是全世界的生物多樣性熱點, (2) 食性特殊, 以湖中的淡水海綿為主食而且齒列特化為可刮食海綿(此現象由Dominey於1987年發表於國家地理雜誌上), 因此在飼養上應該避免餵給蛋白質含量過高的飼料以免引起消化道的問題(好像在養陸龜或皮卡丘), 但是少量的紅蟲與豐年蝦是可以被接受的, Green et al.於1973年發表於Journal of Zooloy (London)的文章中則報導了湖中慈鯛取食幽蚊幼蟲(Chaoborus), (3) 野生族群嚴重瀕危, 因為Barombi Nbo受到當地居民超抽湖水, 湖水污染, 外來魚種放養以及過度漁撈使得湖中的12種特有慈鯛皆呈瀕危狀態, 而且只有少數幾種被歐美慈鯛繁殖者進行人工繁殖與保育計畫, (4) 缺乏雌雄二型性, 雌雄兩性的顏色幾乎一樣, 因此分辨雌雄並不容易. 不過還有幾個有關這條魚的有趣資訊較少被流通, 首先是Dominey & Snyder於1988年報導了此湖中6種慈鯛具有盜食性(Kleptopatasitism或Kleptobiosis), 什麼叫盜食性? 廣義一點來說這個詞代表一種生物掠奪或剝削另一種生物的食物, 棲所等資源, 那麼這6種慈鯛(包含Pungu)是怎麼掠奪法? 在Barombi中產有一種非洲溪蟹(Potamon africanus), 其取食有兩種策略, 一種是在地面上收集碎屑殘渣, 第二種則是在基質中翻找無脊椎動物例如幽蚊的幼蟲, 然後這些慈鯛就會等在旁邊等溪蟹一把幼蟲一翻出就上前啄食, 所以這種不勞而獲的行為就被稱為盜食性. 另一個議題則是Pungu maclareni這條魚的起源. 德國巴伐利亞博物館(或稱幕尼黑動物學博物館ZSM)魚類學系的Ulrich Schliewen是研究非洲魚類的權威(註: 喀麥龍恐龍就是他在2006年描述的新物種), 他對於西非這些火口湖慈鯛的分類與種化議題有相當多的論述, 他認為這些高多樣性慈鯛類群的種化過程與其說是一種"樹狀的分化", 還不如說是"充滿了基因體間網狀的交流" (看不懂的人看一下什麼叫網狀演化reticulate evolution), Schliewen在2004年出刊的Frontiers in Zoology中探索了喀麥隆火口湖慈鯛的演化起源. 根據他的研究結果, 整個Barombi的特有慈鯛全是由同一個類似薩羅羅非魚(Sarotherodon)的祖先在130萬年左右起源而來, 各屬慈鯛各有特化的食性, Pungu則是與Konia這個屬(包含dikumeeisentrauti兩個物種)在距今80萬年左右分家, 在這個研究中Schliewen指出由於根據粒線體與核DNA序列所重建的演化樹並不吻合, 再加上其它的測試, Pungu這屬魚很可能是Konia以及Sarotherodon其中一個物種的雜交產物, 而這樣的雜交產物造就了Pungu特殊的食性與口部特化. 雖然可能有Pungu的人工繁殖計畫正在進行, 但是我目前還沒有看到可信的資訊顯示如何在人工環境下繁殖這條魚...(若有看到的大大可以跟我說)
  • 霹靂鐵甲武士是啥? 其實這類中型的平囊鯰/鐵甲鯰平常不太受到注意, 所以看起來就會似曾相識(可能是圖鑑翻多了)但又不是想看就看得到. 多數的圖鑑書上都把這條魚的學名標記為"Amblydoras hancocki", 2100種把這條魚叫作"咕嚕盔甲貓", 2300種起了更俏皮的名字叫"咕嘰盔甲貓", 但是各位如果把Amblydoras hancocki這個學名打進google會找到什麼? 笑貓對不對? 過去的水族文獻幾乎把笑貓當成Platydoras hancocki(=Amblydoras hancocki), 但這是一連串的張官李戴(註1). 這隻不管叫霹厲鐵甲武士或咕嚕貓的魚的學名應該是Amblydoras nauticus, 其棲地環境是岸邊長滿挺水植物的緩流帶, 其攝食行為與一般小型鐵甲鯰無異. (註1: 一般圖鑑都把笑貓標記為Platydoras costatus, 然後網路上也可使用hancocki查到笑貓的圖片, 但事實上真正的costatus是沒有側線那條粗粗的白紋, 也幾乎不在水族市場流通, 根據Piorski et al. (2008)的研究指出, 真正的costatus只產在蘇利南, 而市面上的笑貓則應該套用Platydoras armatulus這個種名, 至於hancocki也是一條只產在奧利諾科流域的魚, 在水族市場上可能也尚未被流通)
魚隻來源: 台族水族, 澄澔水族, 華洋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