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2010-09-10新進魚隻

Rhinomugil corsula 吻鯔(=印度四眼魚) x 11
Longischistura striata 印度環紋鰍 (條紋長裂爬鰍) x 14 (比較Schistura beavani)
Lepidocephalichthys guntea 岡特鱗頭鰍 (=印度豹紋鰍) x 3
Crossocheilus reticulatus (?) 不知道是不是小猴飛狐的魚 x 5

先說說什麼是小猴飛狐呢? 這條魚有沒有這麼威, 會把黑毛藻吃光, 在此就不需要討論了, 網路上已經有非常多的大大(1), (2), (3)談過這條魚的除藻能力是真的還是號小, 我比較關切的是這條魚的鑑定. Crossocheilus reticulatus這條魚是Fowler在1935年的時候根據泰國產的標本所描述的(全文下載), 然後在近代的一些談到穗唇魮屬(Crossocheilus)這個屬的分類文章, 例如Banarescu (1986), Zhang & Chen (1997), Kottelat(1998), Su et al. (2000), 都指出尾柄有大黑點的物種只有reticulatus一個種, 但是看看Fowler當年的原文還記載了一種C. tchangi, 然而形態上有相當明顯差異的tchangi卻已經被當作reticulatus的次同物異名, 那麼我們在市面上所看到的有點像小猴飛狐但又不太像的魚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先討論某位大大的文章, 他說市面上有一種真的小猴飛狐, 也就是C. reticulatus, 還有一種"偽小猴飛狐", 我個人認為所謂的偽小猴飛狐還是Crossocheilus屬的魚, 並不是該大大所猜想的Garra ornata (非洲食神)(這是西非魚耶, 一隻至少要250吧). 大大的另一個猜測是所謂的印度飛狐Crossocheilus latius, 但是真正的latius是什麼呢? 根據CAS Ichthyology的資料庫所顯示的結果, latius的同物異名甚多, 有Cyprinus sada Hamilton, 1822 (印度的Brahmaputra River), Cyprinus gohama Hamilton, 1833 (印度的恆河), Chondrostoma wattanah Skykes, 1839 (印度的Beema River), Gonorhynchus fimbriatus McClelland, 1839 (孟加拉北部), Gonorhynchus brevis McClelland, 1839 (印度的恆河與孟加拉西北部的Kosi River), Crossocheilus latius punjabensis Mukerji, 1934 (印度的旁遮普省), 以及Gonorhynchus macrosomus McClelland, 1938 (印度的Brahmaputra River), 與latius鑑定議題牽扯在一起的還有Crossocheilus burmanicusC. diplochilus, 增加了這個議題的複雜程度. 由於我還沒閱讀到幾篇中國的文獻, 所以那隻"偽小猴飛狐"是什麼我還是無法確定. 至於我們買到的"小猴飛狐", 個人認為並不是真正的reticulatus, 但是在目前已知的文獻中我也還沒找到更適當的鑑定依據. 那麼, 是不是小猴飛狐會影響什麼吃藻的能力嗎? 講半天, 俗稱的"黑毛藻"是什麼東西啊? 我發現網路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資訊, 有人說黑毛藻是藍綠菌(現在不叫藍綠藻了)類的黏髮藻, 但是真正的Gloeotrichia長這樣耶....我們在水族上所說的黑毛藻其實是隸屬於紅藻門旋體藻屬Audouinella的物種(請參考謝立忠大大的blog說明). 那麼我們說, 某條魚除藻功能很好的原因是什麼? 是因為牠"會吃藻類"還是牠"只吃藻類"呢? 如果一條魚只吃藻類當然很棒啊, 但是有多少的魚類是專食性的? 而且只吃黑毛藻? 這恐怕是非常少的. 我認為所有的食藻魚的功效都只是一種商品宣傳的價值, 只要這條魚變便宜了, 多了, 梗沒了, 或是被發現除了吃藻還會吃黏膜, 這條魚就會被打入冷宮不再出現了. 謝立忠大大所翻譯的文章中提到的食藻魚包含了CrossocheilusParodon這種台灣沒輸入過的半口脂鯉, 我其實另外想推薦一條不常見的魚, 就是紅珍珠鉛筆(Pseudanos trimaculatus)(台灣的論壇上使用Anostomus trimaculata這個同物異名), 這條魚雖然也吃飼料, 但平常沒事就是以拔黑毛藻為樂, 那個嘴巴的結構比三角板還要好, 所以我們家已經很久沒有黑毛藻問題了.

魚隻來源: 民權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