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保育聯盟:滇池污染 7種蝸牛瀕臨絕種

IUCN最新Red List瀕危物種圖片在此, 特別留意一種Pseudomugil(燕子類的黑帶魚科物種)與產在喀麥隆的湖產慈鯛Pungu maclareni都被列入瀕危生物. 這個報告中提到Pseudomogil connieae(上圖)因為水族貿易而瀕危, 但我懷疑這項報告的資料提供者把P. connieae與常見的P. furcatus(霓虹燕子)(下圖)搞混了. 因為真正的P. connieae極少出現在水族市場上, 至少我從來沒有見過真正的connieae在台灣市面上流通. 即始是P. furcatus也都是人工繁殖魚, 並沒有野生魚流通. 有趣的是, 一眉道人(Puntius denisonii)也被視為瀕危物種(應該是指野生族群), 而對此魚的利用情況IUCN似乎無法掌握. 這顯示的就是產業與學術界的落差. 如果沒有學術界的人進入產業理解現況, 使用科學的邏輯與方法來描述現象並印證觀點, 這些在野外是瀕危物種但早以被人工大量飼養的常見觀賞生物就會經常被搞不清楚狀況的學術界人士拿來大作文章(另一個代表案例就是俗稱龍貓或皮卡丘的南美絨鼠Chinchilla), 而產業界也將提不出合理利用生物資源的佐證. 此外2009年的Red List特別提到幾種瀕危的巨蜥(如食果性的Varanus mabitang)以及菲律賓斑帆蜥. 不過中央社這篇文章的原文可能是來自這個新聞稿, 文中把洱海與滇池產的大型蜷類稱為蝸牛, 顯示記者的譯文功力還要加油了.

保育聯盟:滇池污染 7種蝸牛瀕臨絕種
【中央社╱日內瓦3 日專電】[連結]
2009.11.03 12:31 pm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今天公佈最新的受威脅物種「紅色名單」,特別指出中國雲南省滇池因污染嚴重等因素,有七種蝸牛一次被列入受威脅物種。

IUCN每年公佈的紅色名單是國際保育的重要指標。今年評估的4萬7677種動植物中,有1萬7291種被列為受威脅,也就是有絕種的危險,占36.2%。

依據「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會員國在2002年通過的決定,到2010年時,要大幅減緩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率。但IUCN今天在新聞稿中指出,這個目標將無法達成。

IUCN的生物多樣性保育組主任史瑪特(Jane Smart)說,「嚴重絕種危機的科學證據正在升高」。

淡水生物是今年的一個焦點。IUCN指出,滇池及附近有七種蝸牛今年首度納入評估,就全都被列為有絕種危險。原因包括污染、某些魚類的引進、以及過度捕捉。

IUCN資料說,在1980年以前,螺螄類還是滇池和洱海最主要的經濟用途蝸牛,一人一天可採集20公斤,但近年在漁季一人一天只能採到2公斤。同時,滇池有13種魚在去年起列入評估,12種有絕種危險。

據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網頁指出,「圍湖造田、修建沿湖堤壩、城市用水的大量排放、周圍森林的砍伐和外來物種的引入」,都嚴重威脅滇池特有魚類的生存繁殖。

IUCN表示,淡水生物常被忽視,今年大量加入受威脅物種名單,反映了全球水資源狀況急需改進。

【2009/11/03 中央社】

圖片連結: www.aquariophilie.infopia.fr (photo credit unspec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