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2009-08-14新進動物與魚隻

Corydoras sodalis 小花網鼠 x 4
Auchenipterichthys coracoideus 大口藍鯨 x 4
Tetranematichthys wallacei
枯葉虎鯨 x 7
Corynopoma riisei 龍王燈 x 10
Hyphessobrycon robustulus (=Hyphessobrycon "Junior", or Hyphessobryson "Tino") 亞瑟燈 (=火燄亞瑟燈, 紅翅亞瑟燈, 黃翅亞瑟燈, 紅翅裘漠燈, 黃翅裘漠燈, 裘漠紅翅夢幻燈, 裘漠黃翅夢幻燈) x 8
Hyphessobrycon nigricinctus 帝王黑燈 x 10
Hyphessobrycon sp. cf. metae 紅眼金線燈 (=梅塔黑霓虹?) x 4
Hyphessobrycon sp. cf. borealis 黑鑽金線燈 x 4
Hyphessobrycon vilmae 巧克力霓虹 x 4
Hyphessobrycon sp. cf. peruvianus 帝王藍燈 (=紅翅夢幻藍帝燈, 紅翅紫水晶, 夢幻紫帝王藍燈) x 10
Vandellia sp. cf. beccarii 吸血鯰 x 2

今天是Hyphessobrycon補貨之旅嗎? 還是說該是把這些"黑燈管系列"的鑑定做一個了結呢? 首先是那個中名亂糟糟的亞瑟燈(日名: ソルソルテトラ), 在水族市場上通常以一個奇怪的"Hyphessobrycon Junior"或"Hyphessobrycon Tino"的名稱流通, 不過這條魚事實上早在1870年即由美國魚類學者Edward Drinker Cope根據厄瓜多Pebas產標本所發表, 一開始亞瑟燈的學名是Hemigrammus robustulus, 後來才被轉移到Hyphessobrycon屬. 德國魚類學者Axel Zarske在2007年出刊的Aquaristik Fachmagazin便為文介紹這條在市場上出現一段時間, 但並未被正確鑑定的魚. 我們對這條魚的興趣在於牠特殊的"體色二型性". 首先, 我們其實不知道這兩個色型是不是真的是一種魚所展現的兩種體色, 如果是的話, 那麼這條魚大概就是整個脂鯉目裏唯一的色彩雙型性(dichromatism)種類了. 如果一種魚有兩種顏色, 那麼就有一連串的科學問題會產生: 黃色與紅色是基因? 環境? 還是發育過程決定? 黃色與紅色之間有沒有中間型? 黃色與紅色與性別是否有關? 若與性別有關, 那麼黃色與紅色皆有雌雄性或只有單一性別? 不同色型具有性擇優勢的差異嗎? 這實在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不過這條魚的繁殖還沒弄清楚, 因此要進行到行為實驗的層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二要談的是"黑鑽金線燈", 只能說這條魚在水族市場上被流傳的鑑定實在太有趣了....我其實不清楚這條魚應該是從那裏來的, 有人說是巴西的Rio Negro系統, 也有人說是巴西的Xingu河系統, rva上甚至還有秘魯來的魚...真的假的, 有那麼神奇嗎? 目前根據網路上流傳的鑑定, 這條魚被冠上Bryconella pallidifrons這個學名. 很神奇吧? 這條魚看起來明明就像其它"黑燈管系列"或"xx金線系列"的Hyphessobrycon啊? 為什麼會被鑑定成Bryconella呢? 先來說說Bryconella, 這是Jacques Géry於1965所建立的新屬, 模式種為Fowler於1946年發表的Cheirodon pallidifrons (圖片見本文所附由Harald Schultz拍攝之圖片), 模式產地不明, 只知道應該是Amazon(廢話); 之後有兩個採自巴西的物種, Hyphessobrycon thompsoni Fowler, 1949與Bryconella haraldi Géry, 1965被描述, 然這兩個種都被後來的魚類學者視為pallidifrons的同物異名. 所以現在這條魚已知的產地在巴西的Belem以及秘魯的Ucayali. Bryconella被發表的時候並未與Hyphessobrycon有所牽涉, Géry僅把這個屬與Hemigrammus相比較, 並特別指出這個屬不具有後眼窩骨(postorbital bone)且具有非常不規則的上咽齒. 所以, 無論是進口到台灣的"黑鑽金線燈", 還是日本rva所顯示的"兩種"黑鑽金線燈, 真的是Bryconella pallidifrons嗎? 比較了實際上看到的魚以後, 我認為進口到台灣的"黑鑽金線燈"絕對不是Bryconella pallidifrons, 而是Hyphessobrycon屬的魚種. 台灣市面上可見的種類則與rva所謂的"Xing產"(Xingu之誤拼)個體吻合(日文名: シングーニュービックリマーク). 那麼倒底有那一種Hyphessobryon長得像這條魚呢? Zarske et al.於2006年描述自法屬圭亞納的H. borealis或許是看起來比較像的一條魚, 不過因為Zarske et al.的文章提供的資訊不夠充足, 因此黑鑽金線燈的真正身份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另外在日本的水族市場上還流通著幾種極為相似的魚, 例如Hyphessobrycon sp. "Urias" (ハイフェソブリコン "ウリアス” )與黑鑽金線燈幾乎無法區別.

第三, 來整治所謂的紅眼金線燈, 橘尾金線燈, 紅尾幽靈燈, 紅尾藍帶燈, 紅尾黑霓虹, 梅塔黑霓虹, 哥倫比亞梅塔燈這群令人困惑的魚(盤商也太會取名字了吧?). 在台灣大多數的燈魚論壇blog中, 都把梅塔黑霓虹套用Hyphessobrycon metae這個學名並指向這個樣子的魚. metae這條魚是Eigenmann & Henn於1914年根據採自哥倫比亞的Orinoco水系的物種, 根據
Géry的看法, 與metae最像的物種其實是Hyphessobrycon agulha (日本人叫ハイフェソブリコンアグーリヤ, 但是他們販賣的魚卻完全不是agulha), 差別在於metae的背鰭起點位於身體中線(指的是從側方看整條魚的中線)之前, 與其它上咽齒形態與鱗列數方面的特徵. 然而metae從未被拿來與loretoensisperuvianus相提並論. 根據Eigenmann & Henn的原始文獻, 在網路上能夠找到最像metae的照片其實是被rva鑑定成peruvianus的魚(見以上的照片), 而不是台灣市售的那個樣子的個體. 所以蝦米(小黑的店拍攝)與jjphoto.dk所顯示的魚是那一種呢? 其實我目前不知道耶. 這也是我們今天從華洋水族獲得的個體, 因此姑且先稱為Hyphessobrycon sp. cf. metae. 那麼論壇上那些有關"梅塔黑霓虹", "橘尾金線燈", "紅尾藍帶燈", "紅尾幽靈燈"與"紅尾黑霓虹"的討論倒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直接在這邊整理一下好了, 以下是我們根據每一種魚原始文獻描述所進行的鑑定判斷:

Hyphessobrycon metae (紅尾黑霓虹, 哥倫比亞梅塔燈, 紅眼金線燈) (梅塔一詞應該限用此種, 而且尾不紅)
魚游達康, rva, rva (未成熟魚), jjphoto.dk(的peruvianus), 石頭水族(的peruvianusloretoensis), 蝦米(小智挑的雜燈)
Hyphessobrycon sp. metae (華洋的紅眼金線燈 = 石頭的梅塔黑霓虹)
jjphoto.dk, 蝦米
Hyphessobrycon loretoensis (紅尾幽靈燈, 紅尾金線燈)
rva, 出動吧XX系列, jjphoto.dk
Hyphessobrycon sp. cf. loretoensis (台族的紅尾藍帶燈)
アクアサイト天水, zakkycharacin
, AquaZoo(81期p.31的loretoensis照片)
Hyphessobrycon peruvianus (尚無中文商品名)
蝦米(jerryaqua挑的雜燈)

那麼, 帝王藍燈是什麼東西呢? 目前還沒查到那一個學名可以套在這個漂亮的物種上, 這個種也絕對不是peruvianus, 所以暫且還是以商用名稱Hyphessobrycon Blue/Red Peru來稱呼.

動物與魚隻來源: 台族水族, 華洋水族
圖片連結: aqua-nager.jp, rva, jjphoto.dk
鳴謝: 感謝icenvoy大大協助釐清商用中名, 學名, 與魚種配合的關係